正在從事藏族金屬鍛造技藝的手藝人。
朵普·扎西拉達展示金銀錯技藝藏式門鎖。
朵普·扎西拉達正在用牛皮擦拭金銀錯技藝藏式門鎖。
藏族金屬鍛造技藝所需要的原材料。
“叮叮當當、叮叮當當……”循聲而去,我們進入一家極其普通的民居。這里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藏族傳統錯金錯銀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朵普·次嘎的傳習基地,也是十多位身懷藏族金屬鍛造技藝的手藝人的逐夢之地。朵普·次嘎出生于一個擁有400多年歷史的工藝世家——朵普倉。如今,他的兒子朵普·扎西拉達子承父業,立志將錯金錯銀和金屬鍛造技藝繼續傳承下去。文/記者 趙越 圖/記者 阿旺尼瑪
無法用金錢衡量 它美得像一件藝術品
“金銀錯這項技藝,歷史非常久遠。有文字記載,是從商朝開始就有了這項技藝。西藏的金銀錯技藝流行于吐蕃時期,傳承至今未曾斷絕?!倍淦铡ぴ骼_解釋道,“錯”就是鑲嵌或是壓嵌的意思。比如說,在金屬(鐵、銅、合金)、木頭、石頭表面將金或銀錯進去。在西藏,最常見的是在金屬表面錯金銀。
《說文解字》中對“錯”字的解釋是:“錯,金涂也,從金,昔聲”。清代文字訓詁學家段玉裁注釋說:“錯,俗作涂,又作措,謂以金措其上也”。所以,從廣義角度來說,凡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銀圖案的,都可以叫金銀錯。
“這就是錯銀工藝,因其材質貴、工期長,一般用于較為莊嚴、肅穆的場合?!闭f話間,朵普·扎西拉達拿出了一件客訂的藏式門鎖,低調且奢華的錯銀紋飾遍布整個門鎖。一位熟練度中等偏上的手藝人,制作這樣一把錯金銀工藝的藏式門鎖,需要耗費8個月的時間。華美的紋飾、精湛的技藝、工匠的心血,已經很難用金錢去衡量價值,它美得像一件藝術品。
用半年時間入門 獨立完成門飾才算出師
朵普·扎西拉達今年25歲,這是他入行的第5個年頭。出生在歷史悠久的工藝世家,在他身上多少背負著一種叫做“宿命”的東西。2018年,他藏起了自己的大學錄取通知書,決定跟隨父親的腳步,成為一位手藝人。父親和師兄們對這個剛入行的年輕人呵護備至,認真教授技藝,他也學得很快。因為自幼學習繪畫,再加上家庭環境的耳濡目染,朵普·扎西拉達僅僅用了半年時間,就能獨立做一些簡單的紋樣,而普通人或許要用一年甚至更久的時間。
首先,憑借敲擊聲挑選軟硬適中的金屬;其次,設計紋飾樣稿;接著,在金屬表面簪刻麻點;下一步,將金銀制成點、絲或片狀;再來,將處理好的金銀嵌入金屬表面,此時此刻特別考驗一位手藝人對火候的掌控;最后,用銼刀、皮制品打磨拋光,一件錯金銀制品就出爐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是以月甚至以年計算的。
幸運的是,朵普·扎西拉達堅持了下來。獨立制作一片門飾是父親對他的考驗,能完成這單客訂,便意味著能出師了?!般y子就這么多,你自己看著辦!”父親留下這句話便揚長而去。在如何節省成本的壓力下,朵普·扎西拉達花了一個月時間獨立設計、制作了一片門飾并獲得了客戶的認可。
市場活力不足 父親叮囑不要把手藝遺忘
“這項技藝能被收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其獨特與珍貴之處?!倍淦铡ぴ骼_說,它的珍貴之處就在于掌握這項技藝的手藝人已經很少了。在歲月長河里,這項技藝雖然未曾斷絕,但是傳承這項技藝的人數卻在逐漸減少。
隨著西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像朵普·次嘎這樣的代表性非遺傳承人被發掘,這項技藝才會更好地傳承下去。然而,現在,他們面臨著另一個發展“瓶頸”——市場活力不足。朵普·扎西拉達說,訂單好的時候,十位師兄,每個人每個月都有金銀錯的活計。訂單不好的時候,一年到頭,也只能接到兩個訂單?!拔遗c父親也時常談論起這件事,無論如何,父親都讓我們堅持,不要把這門手藝遺忘?!?朵普·扎西拉達說。去年,他們向相關部門申請到了15萬元專項經費,用于發展藏族傳統錯金錯銀技藝傳習基地。
將技藝運用到生活中 讓每個人能感受非遺魅力
朵普·扎西拉達很年輕,更容易站在當下的角度去思考古老技藝的傳承。如果在市場活力不足的前提下,藏族傳統錯金錯銀技藝未來朝哪個方向發展呢?一次,他在刷抖音短視頻時,看到了一位視頻博主正在改造一塊奢侈品腕表表盤,使用的是另一門古老的技藝——琺瑯彩。經過改造后的表盤,將現代技藝與傳統審美結合得相得益彰。
“我當時就在想,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把錯金銀技藝運用到當下的一些場景去,拉近與普通消費者的距離。在非遺傳承的路上,應該遇見生活,讓每個人都能更好地享受非遺帶來的魅力?!倍淦铡ぴ骼_說,這個想法還是個雛形,沒有與父輩們認真溝通過。也許,在不久的將來,與父親、師兄們溝通后,真的會形成一些不錯的想法甚至是產品。